今年以来,阿克塞县坚持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健全文旅规划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包装核心景区、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建设步伐,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让公共文化惠及群众,众多优质文旅产品正成为释放文旅产业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阿克塞县坚持把县城打造成哈萨克民族风情体验基地,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省级哈萨克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制定印发《阿克塞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阿克塞县落实<酒泉市创建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方案》等,加强产业培育,为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蓄势积能。谋划实施文化旅游项目77个,全面推进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金山湖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景区景点环境整治等,实施哈萨克风情小镇、民族风情旅游住宿提升、道路提档升级、苏干湖游客服务中心等18个建设项目,景区旅游服务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投资6.13亿元实施全域旅游景区、天鹅文旅小镇、游牧沙海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24个。向省市相关部门申报哈萨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旅游接驳等重点建设项目9个。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阿伊纳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阿克塞县非遗文化产业园项目可研编制及评审,全面保障用地、规划、环评等项目要素,有力推动文旅项目尽快落地。制定出台“引客入阿”6方面12项优惠政策,面向“甘青”“甘新”两大环线和成都、广州、西宁、兰州、上海、北京等客源市场2000余家旅行社开展宣传营销和线路推介。
高位推进全域旅游研学体系建设,注册“阿克塞有礼”和“塞上绣娘”商标,民族文化研学旅行营地、“逐日”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成功申报国家级研学旅行营基地。借助G215线通道优势,培育住宿餐饮实体,新增市场服务主体144家。采取“文旅产业圈+文旅公司+合作社+经营户”模式,推出“塞外游牧人家”“来阿克塞徒步”“来阿克塞看赛马”等特色产品。策划包装民族歌舞、非遗体验、民俗体育、篝火晚会、“牧羊人家体验游”“徒步越野游”等旅游产品。提高“引客入阿”政策普惠性,兑现青海方舟国际、北京走知国际等10家优秀合作旅行社奖励资金50万元,加强与陶冶、刀锋、游美、读者集团等户外研学品牌企业合作,通过线上展播、直播带货、线下展销等方式,筹备徒步探险、沙漠越野、常态化赛马等户外项目,提升“多彩阿克塞·好客哈萨克”民族赛事品牌效应,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
深入开展文创互融工作,主推阿克塞有礼、食遇阿克塞、非遗阿克塞、文化阿克塞、创意阿克塞、研学阿克塞六大类40余项文旅产品研发,注册文创品牌商标、企业标识和专利,申请阿克塞文创品牌独家经营权,形成文创产品独家经营体系。多彩阿克塞文创酒、醉美苏干湖文创杯、静心三宝伴手礼、塞上福禄冰箱贴等10余款产品实现独家授权经营,实现线上淘宝店铺销售和线下文创形象店授权经营。搭建“多彩阿克塞”文创体验店6家,线上通过网络直播,分别在阿克塞有礼、阿克塞文旅官方抖音账号进行直播带货,形成多元化营销。
完成网红抖音直播间、网红俱乐部、“正能量工作室”等平台搭建,定时在抖音直播间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游阿克塞”网络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方位为游客提供在线旅游咨询、网上销售、在线预约等线上服务。做足“文化旅游+”文章,通过文化旅游与农业、牧业、林业、工业、体育等融合发展,衍生具有特色优势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形成研学、自驾、度假等旅游组合体系。加快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加快文化休闲街区、购物街区、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积极开发地域特色创意旅游商品,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演艺,培育文化旅游市场消费新热点,丰富多样化、常态化、全季节性旅游产品供给。深入开发民族非遗、歌舞、篝火晚会、赛马赛驼等旅游产品,推出城市马道、马驼骑游、骆驼转场、观光马车等特色产业。在提升《寻梦阿克塞》《石榴花开·金山放歌》歌舞剧的基础上,创编《明珠阿克塞》《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放歌》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探索了民族歌舞与旅游市场融合发展模式,持续优化民族特色产品。加快文旅服务智能化发展,不断提高视听产品智慧化生产、传播水平,放大传播效能,借助文旅融合优势,创新营销方式,强化线下旅游宣传推介,开展文旅深度营销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民族旅游品牌形象,使阿克塞成为丝绸之路、甘青环线、甘新环线旅游必选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陈莉文 陈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