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敦煌。当你拿起笔画敦煌时,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敦煌。这句话在画家张杰龙看来,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
借临摹敦煌壁画,张杰龙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古代敦煌,我应该是一个虔诚的画师,画着心中的信仰与使命。”张杰龙说。他对家乡敦煌的这份深情,从他提笔临下第一幅敦煌壁画开始,至今已延续了15年。
让菩萨“飞”出石窟
8月是敦煌一年最热的时候,然而敦煌小镇鸣沙书院的一间画室里却似有清风徐来。画中,婀娜秀丽的伎乐飞天飘带舞动,端庄宁静的菩萨姿态从容,眉宇间流露出慈悲济世之怀,让这斗室蓦然清凉起来。
临窗的条桌前,34岁的画家张杰龙正伏案作画。临摹敦煌壁画多年来,不知多少菩萨和飞天借他的手“飞”出石窟,飞向敦煌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在我临摹过的壁画人物中,菩萨有十几位。我最喜欢的壁画角色是菩萨,因为菩萨慈悲为怀劝人向善,而且造型和色彩比较经典,长期临摹对观察力和色彩把握能力提升非常快。”张杰龙说,最让他着迷的是菩萨的神态,细细观察能感受到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
为画出更加饱满生动的菩萨形象,张杰龙向临摹前辈请教绘制技巧,还从一些绘画专业书籍和敦煌文化典籍中寻找灵感,不断琢磨练习,最终画出了线条流畅富于变化,赋色明艳又不失端庄的作品。
2019年初,张杰龙开通抖音号,免费教授敦煌壁画绘制技法,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敦煌壁画爱好者,有人专程赶到敦煌拜师学艺。
“张老师不只教我技法,还告诉我壁画背后的故事。”张杰龙的学生黄红说,她最喜欢的一幅画是持花菩萨,“张老师笔下的持花菩萨嘴角略含笑意,抬头微仰,似有所思,真的很漂亮。”
黄红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她15年前曾到过敦煌,对敦煌壁画印象深刻,回去后从网上搜索了许多绘画教程。在抖音平台上看到张杰龙的临摹壁画直播课,她立刻赶到敦煌向张杰龙学习。上课之余,她还去莫高窟和榆林窟参观,更深地了解壁画背后的敦煌文化。
石窟里的一眼千年
张杰龙是敦煌本地人。小时候第一次被父母带去参观莫高窟,就被窟壁上宏大浩繁、色彩丰富的壁画吸引,从此埋下了一颗画壁画的种子。后来跟着老师到窟内临摹,尽管手电筒的光线微弱,但他却感受到了当年画师创作壁画的情境,有种和古人对话的感觉。
“当时举着手电筒,在微弱的灯光下观察洞窟内壁画上的每个细节,思考古代的画师为什么要这么画,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张杰龙说,那些日子好像把那些美丽神秘的壁画都融入进自己的血液里。
“临摹敦煌壁画,临摹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一种信仰,那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对理想生活的期盼。”张杰龙说,敦煌的文化和艺术有着跨越千年的力量,作为敦煌人,更应该竭尽所能为敦煌做一些事。
千年来,敦煌壁画因时间、风沙、气候等因素,导致不可逆的剥落和破坏,现在仍没有技术可以阻止敦煌壁画渐渐消失。但值得安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到敦煌临摹壁画,将绘制技法传承下去,让敦煌壁画更长久地“活”下去。
这何尝不是一种守护?
古法复现千年华彩
随着敦煌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画家、艺术家、壁画爱好者拿起画笔,开始画敦煌,继而爱上敦煌。
“每个时期的敦煌壁画都反映了对应朝代的历史、文化、生活细节和时尚潮流。”张杰龙认为,尽管是临摹,但也不应完全没有思考,既要保留原作的精华,也该让画作与当下世界连接。
经过多年学习和练习,张杰龙的视野更开阔,作品气势更恢宏,技巧更娴熟,作品线条更沉稳,手部及衣饰细节描绘尤为精准,面部刻画细腻传神。多年来,他受邀为许多单位和寺庙创作、绘制壁画。2016年为张掖市博物馆绘制元代第3窟壁画《千手观音》陈列展览,2019年同中央美院师生一起完成浙江金华万佛塔飞天壁画的创作绘制,2020年为武威市一家寺庙绘制大型壁画《西方极乐世界》,让遥远神秘的敦煌壁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7月10日起,张杰龙开始画一幅顾客定制的《观无量寿经变图》,长6.7米,宽2.4米。这幅画源自敦煌榆林窟第25窟,虽是描写极乐世界的歌舞场面,却以人间豪华的宫廷建筑景物为蓝本,既有亭台楼阁,又有平台宝池,整体宏伟壮丽。
为最大程度地接近原窟壁画的肌理和色彩,张杰龙在纸本临摹时,选择有韧性、反复揉搓而不易撕裂的温州皮纸和自带纤维、与墙壁纹理相似的手工麻纸。颜料则选择让敦煌壁画千年来色彩依旧的矿物颜料。为此,他每半年要驱车前往戈壁深处寻找矿石,带回来筛选后再研磨成粉制作成颜料作画。
生命有限,但艺术永存。张杰龙希望自己能传承和守护敦煌绘画艺术,像他的偶像段文杰那样,长期探索临摹技法,唤起更广泛的大众认同,让更多的人了解壁画背后的故事,了解故事里的敦煌,哪怕只读懂了一点,也值得。(酒泉融媒记者 张花 见习记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