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门市围绕平安玉门、法治玉门建设,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解决群众堵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下足“绣花功”,让各类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打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小事吵,大事闹,村组干部劝不了,双方都往镇上跑……”这句很多年前流传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当时群众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的辛酸。
6月28日,在玉门镇代家滩村人民调解室,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解一起纠纷案件。李某是一家保险公司代理人,外出洽谈业务期间与客户饮酒后不慎跌倒摔伤,李某家属与公司就赔偿事宜产生纠纷。玉门镇代家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仅用2天双方便达成和解协议。
“矛盾激化后再化解,要花费更多精力,不如想办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将调解组织建到村上,就地调解、就地办结,群众更容易接受。”玉门镇司法所所长黄万元说。
目前,玉门市12个镇、3个街道办、3个工业园区共建立调解委员会116个,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992名,并在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医疗、交通、旅游、消费等重点领域,建立相关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今年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25件,调解成功率97.3%。
在玉门市饮马街道,找老马已成为当地村民化解矛盾的第一选择。
老马本名马福,是玉门市饮马街道的网格员。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某次村民张某、刘某因离婚后孩子的抚养问题产生争执,老马在了解情况后,让双方来“老马会客角”进行调处,帮助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考虑到基层矛盾纠纷杂、小、琐的特点,饮马街道建立起流动调解室,接到村组报送的矛盾纠纷后,第一时间指派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按照现场了解案情、记笔录、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等流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现场。
前段时间,玉门市黄闸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一面锦旗。此前,胡先生因房屋排水不畅,与邻居产生矛盾纠纷,调解员适时开展送法上门和心理疏导,确保矛盾纠纷不激化。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灵活引用“六尺巷”的典故和民法典的新规暖心劝解,最终双方协商解决办法,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
“排查发现的、群众申请的、部门委托的、政府交办的,我们都能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黄闸湾镇综治中心主任白杨说。
目前,玉门市已建立起矛盾纠纷“四排查双结合”、矛盾纠纷层级调处、矛盾纠纷日研判周例会月通报、律师进网格等调解机制,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调解体系,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酒泉融媒记者 范昊帆 通讯员 赵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