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州区总寨镇店闸村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2020年每亩地400元,2021年达到500元,2022年达到600元,土地流转不仅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也让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店闸村5组村民柴进仁家有16亩土地,仅土地流转就能收入9600元。土地流转后,柴进仁到农业园区工作,日工资150元至200元。去年,柴进仁夫妻俩来自务工的收入达到了6万余元。
店闸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50户、1300人,耕地6300多亩。过去,店闸村产业发展以传统的玉米种植为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村级集体经济每年仅有几千元的房屋出租收入。
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的思路,因地制宜创办合作社,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攀亲结友”,千方百计做活土地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收益,走上了产业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前些年,店闸村群众种植玉米每亩地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农民增收渠道窄、难度大。2019年,店闸村积极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全村6000多亩土地统一整合成高标准农田,并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施,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村党支部创办了酒泉鸿运保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甘肃金顺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店闸村流转土地3000亩。
企业整村流转土地后,与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户签订劳务合同,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2021年,店闸村农民务工收入占到了户均总收入的60%。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0年以前,店闸村面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酒泉鸿运宝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店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雪明兼任理事长。2020年,村委会结合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动员全村党员群众整体流转土地加入合作社。
“2021年起,合作社经营2000多亩地,今年达到3000多亩地,种植西葫芦、南瓜等制种作物。今年,村级集体经济预计达20万元。我们计划年底给农户进行二次分红。”冯雪明说。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尝到了“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和规模流转经营带来的甜头,冯雪明盘算着壮大集体经济的下一步举措。
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店闸村积极争取到省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由酒泉鸿运保丰农业农民合作社牵头,配套资金100万元,连片种植饲料玉米,并引进专业农机合作社实行“全程托管”服务。2021年,店闸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7.3万元,村上还拿出集体经济收益的40%向群众分红,提高了党员群众参与合作发展的积极性。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日子越过越好。”店闸村5组村民孙遥有说。
由于历史原因,店闸村居民点布局分散且凌乱,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经过积极努力,2021年店闸村争取到省级全域整治试点项目。同时,店闸村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今年下半年对全村386户房屋实施拆旧还田,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在保证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原建设用地复垦等增加集体土地,增加部分土地收益将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并向群众再分红。
“店闸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激活党建引领新动能。”冯雪明说。
如今,在店闸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李建平 杨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