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敦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兴市、商旅活市”战略,突出文化赋能,以敦煌文化元素彰显城市新形象,以文化产业提升城市软实力,着力打造“人类敦煌,心向往之”的文明城市。
找准小元素,让文化“活”起来
敦煌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持续挖掘敦煌文化元素、城市历史印迹,培育敦煌书局、敦煌印局、九色鹿鸣等强文化符号IP,开发100多个主题、千余款文创产品进入市场。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立面改造、特色艺术品安装、街头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标识牌匾设计等城市建设细节入手,展现敦煌文化魅力,建设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以汉唐风格为主题,按照一路一灯、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原则,先后实施城市五条大街建筑风貌改造,分批次对城区主要街道300余栋临街建筑进行改造,形成了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同时,设计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等五大类特色路灯,形成城市特色夜景风貌。
找准“土”元素,让文化潮起来
敦煌市坚持以文旅惠农为抓手,把准新发展阶段的“方向盘”,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立足优势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持续培育壮大农旅产业,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通过发展乡村民宿、成立乡村产业协会等方式,发展农文旅产业,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文旅繁荣,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创新打造“敦煌宿”品牌,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村现有闲置院落,引导动员农户对自有院落进行轻量化投资改造,将传统民居与非遗深度融合,推出风味土鸡、胡杨焖饼等风味独特的乡土饭菜,打造吃乡味、住乡房、感乡情的体验模式,构建了多点开花、多业融合的农文旅发展场景,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之旅,持续推动农文旅纵深融合发展。
找准“爆”元素,让文化火起来
敦煌市深入挖掘丰厚的文旅资源,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地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打造文化高地。同时,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源及年龄分层,精准定位受众群体,打造出一系列火爆的IP。从“挖手机”的派出所到“红骆驼停,绿骆驼行”的骆驼红绿灯,再到飞天旅拍和万人星空演唱会,每一个场景都充满创意和惊喜。其中,“挖手机”的派出所与“乘骑骆驼攻打匈奴”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1亿次。万人星空演唱会自正式开始起,网络搜索相关词条4万余条,短视频类1.3万个,各类主流媒体报道转发相关信息1694篇,其中国家级562篇,省级788篇,累计传播量40亿人次,成为敦煌旅游的引流利器。
找准“学”元素,让文化新起来
敦煌市深入开展“敦煌文化研学季”“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向全省、全国推广,先后在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进校园系列活动,不断擦亮敦煌文化名片,让敦煌走向世界。同时,将敦煌文化纳入校本课程、融入各科教学,编印《我家在敦煌》《敦煌剪纸》等校本教材20余本,编排推广敦煌舞课间操,扎实开展敦煌剪纸及敦煌泥板画等非遗文化进校园、《学生天地》敦煌文化特刊、“人类敦煌心向往之”知识竞赛等活动,设计四个主题的敦煌文化元素校服,并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推广和使用。依托丰富的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文化研学旅游,培育开发5条精品研学路线,形成莫高学堂、“两关”文化等16个研学基地,推出壁画临摹、汉简学堂、彩塑制作、地质科普等30余套独具敦煌特色的研学产品,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