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建新功 共绘陇原新图景”系列报道三
敦煌文化蕴含着中华文明济世安民的人文精神
敦煌的世界 世界的敦煌
自进入人类文明视野,敦煌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有人来朝圣,有人来取经,有人来掠夺,也有更多人前来守护。无论命运怎样颠簸,敦煌始终熠熠生辉,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亘古绵延、融汇壮大,滋养着广阔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也被人民所呵护和充实,不断走向永恒不朽。
花开敦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作为河西走廊咽喉之地,敦煌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淬炼,不仅是常书鸿先生眼中独一无二的“沙漠大画廊”,更是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结晶。如今,深藏在敦煌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活”起来。
其中,敦煌遗书的面世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
敦煌遗书临创作品展
“在敦煌遗书发现之前,历代人们学习书法,要么从古人的碑刻中学习,要么从出土的墨迹中学习。敦煌遗书中大量的手抄本和手写本,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风格不同的书法。比如敦煌写经里既有楷书,又有草书,非常美。通过敦煌写经,还能看到笔触、墨色方面的一些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范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郎吉华说。
敦煌壁画和塑像引领了新的艺术潮流,多元艺术表达体现出的自由精神境界,让众多艺术领域人士找到了安放梦想和灵魂的地方。
“我是艺术生,从小就学绘画。我清楚地记得,在艺术生必读的《中国美术史》中,讲到了敦煌莫高窟是沙漠中的一颗艺术明珠,点亮了整个沙漠,让沙漠不再干涸。”九色鹿艺术基地创始人侯杨红说。在她看来,敦煌是艺术生必达的殿堂、是最能实现艺术梦想的地方。
各种文化和艺术汇聚敦煌并融合发展,又从敦煌出发,将中华文化向更广阔的地域传播。
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交汇成果丰硕。目前,已成功举办6届文博会,共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万名嘉宾参会,累计签约文旅合作项目100多个,开展会议论坛活动70余场次,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
造福群众
敦煌文化从未远离普通人。敦煌壁画除了描绘神佛、菩萨、天人、力士等形象,还有许许多多供养人、乐师、商贩、士兵等普罗大众。而敦煌的文化魅力,更直接的体现是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点燃沙漠夜空、冲上热搜的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演唱会,今年依旧场场火爆。至8月10日,敦煌市六大景区共接待游客超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7.32%。
读者在敦煌书局阅读。
“敦煌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先后培育敦煌书局、莫高学堂等强文化IP,打造敦煌夜市中亚风情街、上元市集、党河风情线等城市地标,将敦煌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增设城市小品,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打造‘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城市品牌标识。做大做强会展产业,高水平规划建设敦煌国际酒店二期、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敦煌敢曼万达文华酒店等节点性、标志性、带动性项目。不断强化文博会品牌运营,盘活三大场馆资源,2023年举办各类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研学活动等359场次,参与人数16万余人,文化主题研学、沙漠露营、户外徒步等新业态持续发展壮大,已形成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王彦群说。
今年,为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缓解旅游旺季住宿压力,实现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户创收,敦煌市培育打造了“敦煌宿”品牌民宿产业。
“敦煌宿”品牌民宿
“‘敦煌宿’品牌6月13日发布,至8月8日24时实现收益38.2万元。目前,加入‘敦煌宿’品牌的民宿有51家,计划年内完成100家。”敦煌国际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敦煌宿”协会主席朱海燕说,“敦煌宿”品牌打造的基本原则是不大修大建,利用农户原有闲置院落进行改建,保留原汁原味。统一准入标准,统一市场定价,统一运营管理,一家民宿接待一个家庭,确保游客在敦煌度过一个美好舒适的假期。
8月9日12时,在莫高镇新墩村示范性民宿漠高1号院,来自江西的9名游客正悠闲地涮火锅。3名女性游客带着6个孩子在一个院子里的住宿模式,让他们外出旅行安全感体验感更足。
“漠高1号院共4间卧室、1个客厅、1个茶室,可以住6到8人,最多的时候住了大大小小12个人。入住的客人反映普遍较好。自7月初接到第一单到现在,收入已达两万元。”敦煌市莫高镇新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清说,希望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带动农民转型增收。
至目前,敦煌市已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重点镇1个。月牙泉村成功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敦煌市荣登“全省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榜首。
走向繁荣
2023年,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和敦煌文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创排的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在敦煌大剧院演出110余场次,并于今年赴香港、澳门、北京、安徽等地巡演。
《千手千眼》剧照 李晓艳 摄
该剧根据莫高窟第3窟北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创编而成。千手千眼观音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千手乃众人之手,象征遍护众生,千眼乃众人之眼,象征遍观万物。敦煌文化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护佑着18.2万敦煌人民,也在全国各地热爱敦煌文化的人们的爱和反哺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
今年上半年,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开通运营的6个海外社交账号发布图文视频内容1500余条(个),总曝光量702万次,粉丝达10万人。持续开展的敦煌文化抖音大赛,目前浏览量累计突破14.8亿次。同时,2022年4月起,“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先后走进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10多个国家,在全球掀起了“敦煌热”。
“敦煌,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湾清泉,照鉴过去,也照耀未来。”在《习近平的敦煌情》一文中能看出,敦煌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太多的牵挂和期望。敦煌情,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情怀的生动写照,更是面向未来的深谋远虑——“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一步,敦煌市将以服务保障敦煌研究院为使命,与敦煌研究院共同推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弘扬工作;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平台,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以文化艺术之城和文创会展之都为抓手,打造敦煌国际显学研修中心。”王彦群说,敦煌将不负嘱托、蓄力前行,不断挖掘和弘扬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让古老的丝路重焕荣光,在守正创新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