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常年干旱少雨,生态较为脆弱,如何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让农田焕发出勃勃生机,敦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找到了突破口。
让粮田变良田
春季以来,敦煌市抢抓农业生产黄金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起,敦煌市确定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项目,一场围绕小地变大地、漫灌变滴灌、低效变高效的“土地革命”在广袤的田野上火热展开。
至目前,敦煌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65万亩,2024年计划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3.85万亩,并全部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不愿种”“效益太低不划算”“谁来种怎么种”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敦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文亮说:“目前,敦煌市已建成小麦、玉米示范基地5个,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配套水肥一体化项目,农业机械化率达90%。”
农田增收有“良方”
连日来,在敦煌市2023年第四批高标准农田板桥村项目区,4201亩农田已全部完成土地平整,农民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灌溉工作,农田畅饮“丰产水”。
敦煌市肃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建云说:“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布设完成,后续我们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与培训。”
在敦煌市转渠口镇五圣宫村小麦浅埋滴灌示范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滴灌精准化、自动化,让小麦“吃饱喝足”。
“小麦种植使用的都是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只要打开阀门,就能一键完成农田滴灌,节省了成本,让农民轻松种地。”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潘晓艳说。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引进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行机械化作业,不间断开展品种筛选试验,选育良种,全面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助农增收。
敦煌市引进小麦滴灌技术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预计今年敦煌市小麦滴灌面积达1000亩。下一步,敦煌市将持续引进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玉米、棉花和西甜瓜新品种,同步开展品种筛选实验,为农作物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农田建设高标准
敦煌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分级监管责任体系,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高效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多方筹集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同时,村组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担任农民质量监督员,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至目前,敦煌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耕地地力得到有效提升,综合测算将节本30%以上,棉花、玉米等农作物亩均增产10%以上,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了耕地安全、生产稳定、产量高、品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