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社团活动展现学生活力风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学生树德、增智、健体、润美、爱劳“五育融合”全面发展,酒泉市教育部门结合各县市区学校实际,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酒泉第八中学的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来到电子琴室、围棋室、足球场、科创室、手风琴班、街舞室……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酒泉第八中学街舞社团,孩子们随着音乐踩着节奏,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跳着街舞。
“每学期班主任都会询问我们的兴趣爱好。这学期我报了电子琴社团,这是我最喜欢的社团活动,学起来很开心。”酒泉第八中学四年级(6)班卢泓帆说。
酒泉第八中学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师资力量,在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书法室等多种教学及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错峰开展活动。至目前,该校设置合唱、剪纸、创意美术、象棋、口风琴、排球、田径、羽毛球等30个社团。
“社团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同时,学校不断丰富延时服务形式,提高延时服务质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发展。学校还邀请校外专业机构为孩子们免费授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酒泉第八中学小学部教导处副主任杜红梅说。
当独具特色的藏族锅庄舞音乐响起,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的500多名孩子载歌载舞。整齐的步伐、欢快的舞步,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参加了锅庄舞社团,锅庄舞节奏强,跳起来非常好看。”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陈欣怡说。
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全体教师作为社团负责人加入社团组织,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社团活动。有些老师利用寒暑假,学习孩子们喜爱的葫芦丝、口风琴、腰鼓等,开学后再开设相关社团,把学到的技艺教给孩子们,这些新鲜的社团内容,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我们学校有500多名学生,其中有13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为了发展学校特色,两年前学校开始编排锅庄舞,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直到现在还在创新编排。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包括石头彩绘、钻石画、刺绣、葫芦丝等22个社团,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郝伟说。
近年来,酒泉市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美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开好美育课,指导各县市区学校广泛开展美育兴趣活动、社团活动和艺术展演展评活动。
五育并举扬帆起,缤纷社团显魅力。至目前,全市各学校开设兴趣小组、艺术社团2500余个。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的美育格局正在形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酒泉融媒记者 钱 霄 张 静 王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