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系列报道
夯实绿色之基 描绘生态画卷
——酒泉市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过去一年,酒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治理,切实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奋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酒泉紧邻巴丹吉林和库木塔格两大沙漠,境内有重点风沙口60个,生态环境整体脆弱,下大气力打好国土绿化持久战和防沙治沙阵地战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我们积极谋划库木塔格沙漠东缘党河流域敦煌阿克塞防沙阻沙锁边工程、瓜州玉门绿洲南缘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黑河流域金塔肃州防沙阻沙锁边工程、肃北马鬃山北缘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到2030年,全市部署‘三北’六期工程建设任务748万亩,目前即将启动实施。”酒泉市林草局绿化产业科科长黄丽蓉说。
酒泉市全力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项目,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内52宗矿业权全部完成恢复治理。争取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1.7亿元,2022年度人工造林、封滩育林等建设任务全部完工,2023年度固沙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实施酒泉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入良性轨道。加密人工影响天气增雨雪作业频次,提升源头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湿地保护,全市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632.3万亩。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完成17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重点线索核查工作。
酒泉市积极争取实施公益造林项目,2023年完成营造林19.6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16.6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1120.75万亩、草原面积达8171.26万亩。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5年内分别减少127万亩和93万亩,风沙危害明显减轻,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提升生态和发展“含金量”
2023年,酒泉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从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建设绿色智能化交通,发展绿色建筑,扩大绿色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创建绿色社区,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酒泉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敦煌市创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玉门市被命名为“第一批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酒泉市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全省第一,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全省第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比武全省第二。
在提升生态“含绿量”的同时,酒泉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含绿量”。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欧昊、日月重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入规。探索开展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多能互补、清洁电能替代等绿电园区建设,在用能权交易、绿电认证方面先行先试,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积极培育生态环保型“专精特新”企业,大禹节水、奥凯种机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智能工厂,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40家,23家企业入选国家、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
酒泉市全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全年办理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等1440个,累计完成重大项目、重点投资项目环评753个,完成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和区域评估13个,有力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实施工程减排,协调解决常乐、巨化、宝丰等5个项目氮氧化物削减量4365吨、挥发性有机物削减量217吨。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1.2亿元,落地签约项目14个,到位资金2.59亿元,为产业链招商注入绿色动能。加快推进全省首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建成酒泉经开区首期21.75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肃州区东洞滩5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在全省率先探索新能源电力直供模式,以低价绿电反哺装备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