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强磁场”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酒泉市锚定建设区域性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打好“才聚酒泉·筑梦飞天”招才引智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酒泉市围绕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及绿色高载能等主导产业,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借智”,全力助推优势产业发展。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吸引人才的突破口,酒泉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肃省玉米种业研究院落户酒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进入全省备选名单,敦煌种业、奥凯种机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2家,建成科技创新型企业115家,依托各类平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863人。
发起区域文化旅游联盟
通过深入调研,由酒泉市发起的“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主动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实现破题发展,有力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酒泉市以敦煌为核心,加大与联动圈、合作圈的协同合作力度,提出建立“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实施“五百行动联合计划”工作思路,并向各市、州、盟发出倡议,得到了“四省十二城”积极响应和参与。
酒泉市积极开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客源市场,加强“四省十二城”与主要客源地的文化旅游合作,提高甘新蒙青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2023年12月4日至7日,“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客源城市举办“畅游甘新蒙青 领略西部风情”冬春季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四省十二城”以联盟为纽带,发挥部门、协会、企业桥梁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推动各业态深入合作,线路共建、品牌共塑、节会互享合作迈出实质步伐。
金塔:评估“打包办”助力项目加速跑
如何加快项目落地,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主题教育,金塔县通过调研破题,认真梳理难题,成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力推行区域评估,为项目快落地、早开工、快建设、早达产创造了便利条件。
金塔县在工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优先选择企业亟需、园区必需、项目有需的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形成区域评估成果。对已完成区域评估地块进行直观标注,入驻园区企业和项目可直接享用园区区域评估成果,实行动态更新、实时共享、随时调用。以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为例,已完成泰富德新材料、华玉石材、裕丰园等企业项目审批应用,从原来的编制报告书简化为备案表,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金塔县区域评估变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的单体把关为整体把关、申请后评审为申请前服务。至2023年底,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社会稳定风险、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水资源论证等事项区域评估工作全部完成,每个单项评估和审批时间平均压减30天,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项目落地进程。
肃州:“先锋妈妈”让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肃州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东北街街道东文化街社区“老妈妈”拥军爱心服务队创建至今已有54年历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党委从品牌辐射带动力入手,围绕“老妈妈”党员带头人队伍建设,从辖区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中吸纳14名党性意识强、德行威望高的党员,衍生出一支新队伍——党建引领“先锋妈妈”,多举措让品牌优势转化为党建引领优势,用活“老妈妈”鲜活教材,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以“先锋妈妈”之力,引领扎实学习之风,让主题教育“热”起来。积极响应主题教育,“先锋妈妈”积极牵头,参与所在支部集中学习、党课辅导、理论宣讲,并主动参与研讨交流,积极弘扬正能量,通过电话联系、“布袋子”串门等形式,引导督促流动党员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定期汇报思想工作,并带头送学上门,与年老体弱党员结对帮学,让老党员在主题教育中跟上队。以“先锋妈妈”之能,塑造睦邻友好之态,让主题教育“活”起来。为有效践行“枫桥经验”,积极排查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实现邻里和睦、互助互爱,社区“先锋妈妈”担任社区调解员,创建“老妈妈”品牌调解室,多渠道倾听群众诉求,深层次排查矛盾纠纷,组团化参与调处化解,用心解除邻里“心疙瘩”,用心争做群众“贴心人”。以“先锋妈妈”之为,掀起实干笃行之势,让主题教育“实”起来。“先锋妈妈”坚持以学促干,以党员示范先行引领队伍远航,主动参与楼院小区物业管理和自管自治工作。在小区,她们带头交物业费、暖气费,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区“红色物业”创建,统筹辖区资源疏通下水、修复地面、解决楼顶漏水问题,带领居民铲冰除雪、打扫楼院,协助社区化解物业服务矛盾纠纷,促进了楼院小区和谐自治。如今,向“先锋妈妈”靠拢已成为肃州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光辉旗帜。
玉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玉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问题在家门口解决”为目标,聚焦群众需求,一站式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协同发力,打造一站式解纷阵地。按照系统集成、力量整合的思路,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法院诉调对接、群众来访接待、综治中心”5个中心一体化运行,13个部门5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入驻办公,高标准建成市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以“六有八化”为标准,建成乡级综治中心1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79个,建立“三级中心齐发力、一张网格管全科”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化解、全链条解决,共接待群众6万余人次,办理各类事项2万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起,群众满意度98%以上。
优化功能,建立一体化调度平台。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和信访矛盾调处区,设立诉调对接、检调对接、人民调解、民事立案、速裁立案等17个常驻窗口,实现案件受理、分流交办、组织调解、司法确认、赋强公证等8个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在中心一站式闭环完成。乡级中心重点设立诉求受理、诉调对接、综合治理、公共法律服务等站窗,常驻综治、信访、公安、司法等部门,形成集中受理、统一调度、全程跟踪、闭环运转、限期化解的工作格局。
整合力量,建强一条龙调解队伍。持续加强调解队伍培育,市级中心组建7个调解室,建成医患、道交、物业、劳动等8个专业调解委员会;乡、村两级中心充分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乡贤里老、法律志愿者,打造了“老马会客角”“铁人说事室”等10个调解阵地,命名“世宽调解室”“学礼调解室”“张小飞调解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室14个,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
瓜州:依托“智网瓜州”畅通民意办实事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瓜州县坚持畅通线上线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通过推广应用“智网瓜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了线上“码上说”、线下“中心办”、前端“网格管”的闭环式工作模式,助力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智网瓜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有群众端、网格端两大端口,群众端设置诉求服务、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建言献策、政策法规宣传五大功能模块,网格端设置民情事件、网格员事件、日报上传三大功能模块,网格队伍可通过服务平台,高效掌握和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确保服务群众零距离。
结合主题教育,瓜州县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统筹综治中心、网格员等的力量,构建线上线下多元解纷机制,以“智网瓜州”服务平台为抓手,发动246名专职网格员深入乡镇村组、小区楼院,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事件采集上报等工作,引导群众扫码进行诉求上传,并通过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受理,实现了纠纷诉求“一码说”、综治中心承接马上办、群众干部“一体防”。至目前,“智网瓜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关注人数3万余人,收集汇总群众各类诉求385件,办结率99%以上。
酒泉市农科院:以“一粒种子”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酒泉市农科院紧盯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解题破题,在农业科研创新、服务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多头发力,合力并进,以科技支撑酒泉现代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酒泉市农科院坚持聚焦科学问题、区域战略和产业重大需求,在粮食安全、种业振兴、耕地保育、极限节水、智慧农业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项目、基金、课题。至目前,争取到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项。完善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制度,强化项目和知识产权管理,引导重大项目围绕生产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培育科技成果,组织申报各类成果奖励,获地厅级二等奖1项。
酒泉市农科院把科技助力产业振兴作为检查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持续做好帮扶工作、落实帮扶责任。在对口帮扶单位肃州区东洞镇,结合各村特色产业基础,筹资15万元在4个村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改良剂配施、玉米绿色防控示范点6个,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开展科技培训。持续开展“田间地头行”“农家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服务”等活动,在6个县市区及农业产业园区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23个,示范面积6500余亩。
酒泉市农科院通过加大转化力度、加强宣传推介、完善转化平台等,将成果转化的“蛋糕”越做越大,总结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一线,加强成果转化项目凝练、申报和实施,发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撬动作用,目前已转化7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