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化唱响普法曲》,将肃州区银达镇文化与普法工作相结合后达到的效果体现得活灵活现。其中,佘新、银达、黑水沟等村编排的小品《真相》、《心声》和快板《平安建设促和谐》等文艺节目,经过他们走村入户进行巡回演出,在活跃群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平安肃州”建设的积极性。在肃州区,不同方式,不同普法宣传主题,在广大社区和乡镇随处可见。
东洞乡利用集镇街道、交通主干道、居民点等显眼位置,设立法制专栏、制作灯箱广告、张贴宣传画。上坝镇突出法制宣传的“广”、“深”、“新”。总寨镇在便民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上长期滚动播放各类法制宣传视频及字幕……通过“六五”普法,促进了“平安肃州”建设。今年,肃州区被评为全省平安区,综治、维稳等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一项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肃州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的结果。
一个楼院一个主题
借助辖区6栋老旧楼房改造工程,西南街社区建成平安、和谐小院等6个居民小院。每天,不少老人都坐在单元口或小院门前聊天、娱乐。在他们目光所到之处的墙壁上,是内容各异的普法知识。
72岁的巴秀兰家住和谐小院有30多年了。她说,由于年久失修,以前,小院内人行道坑坑洼洼,楼房就是个黑蛋蛋,楼前面的那排平房上常年堆放着垃圾。自从今年和谐小院建设以来,改造后旧楼变成了新楼,人行道走上去很平顺。小院邻里和谐,偷盗的事情近几年都没听说过。对面平房墙上有关邻里和谐、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宣传内容,让居民感觉到法律就在身边,也让居民懂得了更多的法律知识。
遇到有关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居民就来到新建成的基层规范化司法所——肃州区司法局西南街司法所,可以就近咨询,寻找解决的办法。
该司法所一名工作人员说,随着规范化司法所的建成,普法讲座、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开展有了阵地,极大方便了辖区居民。
全民参与普法
肃州区在全市的平安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
全区“平安建设”工作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看似简单的数字,折射出肃州区在“平安肃州”建设中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区上乘势而行,在今明两年努力创建全国平安区。为了把工作落实到位,区上制定了相关方案。争创全国平安区,我们的优势是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全区社会大局稳定。各类风险评估、矛盾纠纷调处、治安防控体系等方面制度完善,以市民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便民服务网络健全,依法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措施到位,针对问题列出清单补足短板。目前,面临最大的三件事情,一是治理命案发生。二是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三是重点打击进京非访。”肃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跃峰说。
近年来,肃州区在重大涉法案件处理、重点项目合同审查和行政应诉等工作中,召集律师参与论证、审核和代理,确保政府依法决策、管理各项事务,乡镇和部门聘请法律顾问占到了78%。
70岁的马厚邦家住西南街社区平安小院。他说,前些年,自家的自行车停放在楼下很短的工夫就丢失了,居民家被盗窃的事情也经常发生。近年来类似的事情很少听到了,普法带给居民的好处都体会到了。
文化和普法相融合
肃州区银达镇佘新村文艺骨干李珍、杨爱琴等人,以本村村民李某丈夫不幸身亡与再婚丈夫精心照料无血缘关系的婆婆为题材,编排小品《婆婆也是妈》,贴近生活,感人肺腑。社会正能量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治和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银达司法所所长侯晓荣说,近年来,银达镇依托文化名镇效应,利用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精神文化丰富了,村民相互间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通过各类“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全镇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近年来,肃州区不断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至目前,全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17个,创建成功率达到了80%。
近日,记者在银达镇银达村了解到,随着依法治镇工作的持续推进,干部群众有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张跃峰说,在命案治理中,有可防可控的,也有无法预测的,其中,精神病患者和邻里纠纷转刑事案件这两方面属于可防可控,区上出台相关实施意见,细化责任。对于矛盾纠纷调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这一系列工作,都为创建“全国平安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