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信息化
潜心研究 厚积薄发 他立志“续写”元素周期表
时间:2022-08-08 09:22:00 阅读量:899

QQ截图20220808092741

张志远(左三)与课题组人员讨论实验结果 本报记者 颉满斌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视觉中国提供

【奋斗青年说】

非凡十年,甘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全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效,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万亿元台阶。

陇原儿女正在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不断奋发进取。

三伏天的甘肃兰州,烈日炎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的研究员张志远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2007年,大学毕业的张志远进入了近代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新核素和超重核的研究工作。

“基础研究是枯燥的,也不容易取得进展。”张志远说,有时候为了一个实验付出很多,实验结果却并不一定理想。

然而,他却甘心“坐冷板凳”,浓厚的兴趣是他和课题组成员坚守的理由。

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每一种新原子核的合成都是异常困难的,整个过程堪比‘大海捞针’。”张志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原子核的合成需要利用大型的重离子加速器和先进的实验测量装置,反应靶材料经过长时间的束流辐照,才能成功合成目标原子核。

一般来说,一次打靶实验需要使用至少100亿亿个束流粒子、大约1亿个核反应产物,只能产生很有限的几个目标新原子核。

国际上在新核素的合成方面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极端条件下重核区新核素和新元素的合成,被看成是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

课题组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并在重核区首次发现中子相互作用导致α衰变中α粒子形成几率显著增强的现象。2021年4月该研究成果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给课题组枯燥的工作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令人振奋的成果远不止于此。”新核素的人工合成一直是近代物理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据近代物理所核物理中心主任周小红研究员介绍,最近10多年,课题组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共合成了10多种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新核素,使我国成为近年来在该核素区域合成新原子核最多的国家。

向新元素发起挑战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重的元素是92号铀元素。比铀更重的元素都是利用人工核反应的方法合成的。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些研究工作都是由国外的大型核物理实验室来完成的,我国科学家只参与了较少的工作。这让张志远很不服气。

张志远说,新元素由谁合成,谁就有权利为这个元素命名。元素周期表上,目前已知的最重的元素已经到了118号元素。

在他看来,合成第119号新元素是勇攀科学高峰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喜的是,随着近代物理所加速器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张志远和课题组终于有能力开展新元素合成的实验研究。”课题组主任甘再国研究员激动地说。

张志远向记者透露,目前课题组正在建设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已经研制了新一代充气反冲核谱仪装置。

“未来几年,我们将利用极高束流强度的超导直线加速器开展新元素的合成实验研究,力争合成下一个人造元素。”对于这个目标,张志远充满信心。(记者 颉满斌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4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