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营养科主任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做法在国内、国外得到验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要义,中医药正在以实际行动落实这一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发挥中医药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待推进等问题仍旧存在。
2020年我的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惠及大众》不仅被立案,在社会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有些传承人主动联系我,希望项目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年来,我随时关注中医药非遗领域的发展动向,也与一些非遗项目传承人有过沟通,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深感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需要大力推进。综合调研情况,我提出如下建议:
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工作。2005-2009年文化部曾开展全国首次非遗资源普查,登记近87万项。其中,中医药相关项目数量、种类不明确,且项目地域分布、所属民族也不明确。现距上次普查已十余年,有必要对中医药类项目做专项调查,把中医药非遗项目彻底搞清楚,进一步详细掌握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实际状况,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并加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力度。
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对2005-2009年普查中的中医药项目进行跟踪评估。进一步了解哪些项目经历十余年的传承保护得到了发展壮大;哪些项目还未得到传承保护,原因有哪些;面临失传的项目有哪些;已传承的项目,非遗技艺是否完全得到传承,是否有创新;传承人年龄结构如何……普查的后续跟踪工作还包括建立动态跟踪责任落实机制、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如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方法,实现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等,这些具体措施对于落实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靠自身发展难于维持的项目来说,国家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扶持对于其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后续跟踪和工作落实,才能为传承、保护提供动态信息基础,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使促进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挽救一个中医药非遗项目,就是保护了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非遗弱势项目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目前看一部分非遗项目因为地域、政策等优势,已获得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项目传承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也还需要在加大运用创新技术促进保护发展方面下功夫。问题在于大部分规模较小、甚至面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应该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等各种形式的扶持,如对于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等,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等。为弱势项目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国宝的灭绝”。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文化,中医药,财政等)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加强投入。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保护,还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传承人的体制、职责、权益等问题;二是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三是中医药非遗项目都有一个如何更好地发展的问题。总之解决好中医药优秀资源的活态传承,保护利用,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打一,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统筹协调,要切实抓紧抓实,落实落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力度,促进中医药非遗项目得到均衡发展,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和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